首页 > 滚动 > > 正文
我国茶类消费实现调整与升级_热头条
2023-04-13 08:52:12 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杨晓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近日发布《2022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但中国茶产业依托国内超大市场规模和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通过放缓增速、微调结构、减少进口,顺势完成了茶类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新茶饮、花草茶及茶衍生品等新消费增长极继续拓展的同时,“围炉煮茶”“宋代点茶”“相期以茶”等茶文化现象次第涌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更是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夯实了底气。


(资料图片)

茶叶产量稳增 茶类结构均衡发展

《报告》显示,在生产方面,2022年,全国茶叶生产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规模扩张态势得到扭转,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加快,茶叶产品向优质多元方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茶园面积稳中略增。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增幅稳步收窄,面积盲目扩张趋势已得到扭转。据统计,2022年,全国茶园面积达4995.40万亩,同比增加99.31万亩,增幅2.03%;开采茶园面积4539.89万亩,同比增加165.31万亩;茶叶产量继续稳增,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18.10万吨,同比增长10.8万吨,增幅3.85%;农业产值保持增长。2022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180.68亿元,同比增加252.42亿元,增幅8.62%。由于茶叶品质整体优良,加之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带动了干毛茶交易价格整体上涨,经济效益持续稳增;茶类结构均衡发展。

2022年,各茶叶主产区积极做好采茶工招募与培训工作,缓解用工缺口;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通过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渠道,打造新消费场景;研判防控形势,适时调整市场人员管理模式,确保线下交易有序进行;深耕科研创新,助推茶叶生产提质增效。这些举措维护了茶农收入的稳步增长,保障了全年茶产业的平稳运行。各地加快建设标准化绿色生态茶园,打造绿色低碳茶叶产品和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建成各类生态茶园350余万亩。

内销保持平稳 出口量增价跌总额减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茶叶内销市场保持平稳。销售总量增幅放缓,总额持续增加。其中,内销总量为239.75万吨,增长9.56万吨,比增4.15%;内销总额3395.27亿元,增长275.31亿元,比增8.82%;内销均价为141.62元/千克,比增4.48%,内销均价基本稳定。

受2022年度全球茶产业形势的影响,中国进口茶叶明显减少。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中国进口茶叶量4.14万吨,同比减少11.67%;进口额1.47亿美元,同比减少20.87%;均价3.54美元/千克,同比减少4.93%。

从消费品类方面看,传统原叶茶的消费保持稳定。绿茶、红茶、乌龙茶仍是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类。白茶近年来实现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年销量与内销额已分别突破8万吨和100亿元,销量占比增幅最迅猛。

同时,茶叶线上交易已经成为线下消费市场的有力补充。《报告》指出,传统消费通路一般是连锁专卖店、专业交易市场、茶馆、商超,但在疫情3年中,线上交易成为中国茶叶流通的最强有力补充。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估算,2022年,中国茶叶线上交易总额已突破330亿元,近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出口方面,2022年,受汇率波动及疫情反复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呈现出“量增价跌总额减”的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1—12月,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7.52万吨,同比增长1.6%,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额20.82亿美元,同比减少9.42%;均价5.55美元/千克,同比减少10.77%。《报告》显示,绿茶仍是我国茶叶出口优势品类,出口量额均占较大比重,分别为83.65%与66.93%。在出口量方面,除普洱茶持续下降(降幅11.94%)外,其余品类茶叶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据《报告》分析,量增额减的主要原因:一是海运费用大幅下降;二是附加值低的大包装原料茶出口量上升,小包装茶减少;三是向欠发达国家及地区出口的茶叶量增加,拉低了平均单价;四是东南亚和中国香港地区出口的高价茶大幅下降。

年轻消费群体崛起 新茶饮市场受宠

年轻消费群体已逐渐成为市场主力。随着年龄、消费习惯、社会环境的变化,80后、90后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年轻一代的茶文化与茶消费渐成主流。《报告》提出,在接纳茶叶的同时,年轻一代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也在改变着茶产品与茶消费,形成完美“和解”。

为满足消费市场对中国茶叶产品多元化、高质量的需求,解决好茶叶供需失衡、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各产区政府近年来注重补齐基础短板,构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并向茶旅游、新茶饮等新消费供给渠道延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传统茶方面,《报告》显示,随着新技术、新能源不断应用于加工装备上,茶叶加工向绿色、节能、安全、清洁方向发展,连续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正向初步数字化作业迈进。目前,多个茶类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已得到广泛应用,使品味和卫生均得到提升,也保障了新风味、新包装的持续研发,而以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为代表的新式茶饮融入大众生活,健康、时尚、社交的属性让新式茶饮成为市场的宠儿。

推动绿色转型 提升全球配置能力

针对目前行业现状,《报告》建议,行业企业应持续推动茶产业绿色转型。在有效控制茶园面积规模性扩张的同时,在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方面下功夫。在精制茶加工业领域,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抵制过度包装,促进茶叶消费提质增量。在技术拼配方面,重点关注进口原料茶技术指标。

以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拓展数字经济新渠道、新模式、新业态,茶企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智化工厂,并依托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府、行业组织对茶产业的领导力,高效推进茶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在供给端,把握好传统与创新、标准化与个性化、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在需求端,要做好消费推广活动,提振全民消费信心,要注重培育新型消费升级,推广绿色品质消费。抓住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的窗口期,推进消费提档升级。

另外,提升茶产业全球配置能力。筑牢优质茶原料基础,创新升级加工技术,对标国际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严把商品质量关;发挥中国茶的品类优势,打造个性化定制新需求,做好茶产品市场资源的全球配置;坚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参与或主办国际高端茶事活动;探索联手在海外开设“茶驿站”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茶体验店和连锁店;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科技手段助推茶叶国际贸易发展。

《中国食品报》(2023年04月13日07版)

(责编:袁国凤)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