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用钢量超2万吨、甲板面积逾1万平方米、前后历经2年多……8月25日,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下称“航通公司”)承建的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在银洲湖畔完成交付,这艘“江门造”海工重器,将填补沿海地区缺少大载重浅吃水驳船的缺口,到达大型驳船不能深入的港口和河口施工工地进行作业。
经略海洋,装备当先。“四航永兴”号映射的不仅是江门海工装备制造驶向“世界级”的发展,也体现了江门向海图强的决心,以海工装备制造为抓手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突破点,做好海洋强市大文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以预见的是
在海上新广东的版图上
“江门制造”正日益成为一支
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全球之最”有何特别之处?
“四航永兴”号于2021年开工建设,船长164米,船宽65米,型深10.2米,最大下潜深度26.8米,其总用钢量与“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用钢量相当。这艘“庞然大物”有相当于1.5个足球场大的甲板,四个角落位置均有一座约6层楼高的塔楼。
△“四航永兴”号甲板面积达10660平方米,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有何特别之处?“‘四航永兴’号不仅能满足全球各大洋间的调遣运输需求,更能到达大型驳船不能深入的浅港和河口进行作业,是浅海地区大型项目的‘施工神器’。同时,它还能充当海上船坞,快速维修受损船舰,变身‘海上医疗站’。”航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红宇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四航永兴”号两座艉塔楼可通过液压顶升及滑轨装置进行移动,使“半潜驳”变为“甲板驳”,做到“一船两用”,可用于海底隧道大型管节运输、修造船舶的船坞、大型沉箱的预制平台,还可用于海上大型构件的拖航运输、工程船舶的调遣运输和海上施工救援的作业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四航永兴”号创新采用了“分段建造+水上合拢”实施方案,将主船体切分成四个总段依次下水,再将各总段进行水上合拢。“所有总段完成水上部分合拢后,焊缝一次无损检测合格率达100%,实现了‘水上无缝拼图’。”航通公司制造中心总工程师饶燃介绍道。
△“四航永兴”号的建造,彰显了江门“智”造的实力。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四航永兴”号的“问世”,是航通公司近年来海工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化的一个缩影。
航通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制造、维修港航施工船舶、海洋工程辅助工作船、液货运输船等特种船舶等。近年来,该公司相继成立了船舶制造、装备智造、钢结构、机电工程与BIM等五大创新工作室和智慧机电装备工程中心,至今已承建生产了国内首套潜水无人切割机、首艘遥控抛石船、海上移动打桩平台、深中通道8万吨智能台车和智能混凝土浇筑系统等一系列海工重器。
“江门造”海工重器背后
有何深层逻辑?
“四航永兴”号吸引众多目光的背后,更多人开始关注“江门造”海工重器背后的深层逻辑。
△中央控制室。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海工装备制造业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要一环。以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江门造船厂为代表,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已形成了以新会银洲湖区域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不仅能生产如“四航永兴”号的海工重器,还拥有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南洋船舶等一批颇具实力的船企。
这一切都源于江门向海图强的决心。作为海洋资源大市,江门拥有全省1/10的大陆海岸线,港口优良、航运便利,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江门提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船舶制造等临海工业。
△向海图强是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数据显示,作为广东造船业发展重镇,江门拥有规上船舶企业15家,主要集中在中游的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以及下游的船舶拆解回收、修船领域,龙头企业包括南洋船舶、航通公司、海星游艇等。2022年,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56亿元,累计增速82%。
△船内生活区。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近年来,受益于江门良好发展环境和成熟的产业配套,航通公司业务能力迅速提升。”中交四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惠明说,作为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闪亮名片,“四航永兴”号的完工交付,也见证了中交四航局与江门友好合作结出的硕果。
“全球最大”的“四航永兴”号在江门诞生绝非偶然,江门有这个底气,而且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四航永兴”号总用钢量超2.3万吨,与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的武汉长江一桥用钢量相当。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2011年,全球500强企业威立雅集团在新会崖门投资建设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下称“威立雅”),主要经营海工装备制造业务。目前,威立雅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并建成全球最大机械化梳式滑道(15万吨级)。近年来,依托先进的滑道设备,威立雅已先后为亚洲最大的盾构机总装、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总装、广东省海上风电塔筒制造、香港重点桥梁工程预制件总装下水提供服务。
如今,国资也加速进军海洋。今年2月,江门海洋集团正式成立,布局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其中,在做强海工装备方面,江门海洋集团深化与台山、新会两地国资合作对接,联合省龙头企业广东广远渔业集团,以及国内海工装备技术优势企业组建江门海工装备有限公司,借助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基地优势,以轻资产形式推进新型抗风深海网箱、现代化智能养殖平台等海洋装备建设,服务大湾区海洋牧场发展和海上风电运维、保养等,积极招引龙头企业落户江门,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在新会区进一步集聚。
△今年6月,江门在台山上川乌猪洲海域正式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工作。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摄
目前来看,江门以海工装备制造为抓手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突破点的路径越来越清晰。日前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做大做强做优现代海洋产业,其中更是明确以“装备制造+海上风电”为主线壮大第二产业,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专用船救援船、无人船无人艇、深海网箱自动清洗机器人等海工装备产业。
根据《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方案》工作部署,江门计划到2025年,力争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打造成全省船舶制造和海工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智能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海工装备测试基地。
装备起笔
做好海洋强市大文章
江门值得我们更多的期待!